{{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Furiture no more in production
遺珠之憾

#mobilia no.176 / March 1970

從設計的角度來看,科隆國際家具展很令人沮喪的 - 發表兩年以上的作品應該也要被允許展出,在這個超大型的展覽中,展出的設計產出的速度就像消佚的速度一樣快,就算是好的設計也一樣。大多數的作品就只是為了追求"新"而設計,卻沒有經過合理的研究或規劃。不幸的是,只有少數的作品滿足了新功能、新材料、新生產方法的實際需求,並提供更好的設計。畢竟在這個滿是家具的世界上,那才是讓人著手進行一個新設計的真正理由。何妨用一整年讓家具好好發展?將"舊"的設計重新投入生產,降低成本、優化也需要花個幾年的時間。這些舊設計過去可能由於各種原因而被放棄,或者只是時運不濟,但它們可以媲美最好的現代家具,甚至更好些。

--------Grete Jalk

 

The Japan chair / Finn Juhl

日本椅是在50年代後期的設計。它的名字就說明了它的椅腿與水平椅背結合的結構設計受到日本的影響。剛推出的幾年銷售成績很好,但之後突然訂單少了,這使得工廠決定將它停產。儘管有些人評論說它太低了,但它其實不會比當今的休閒椅低。它是為了看電視設計的椅子,還有二人和三人座的沙發。座椅就像床一樣,要讓人可以在上面自由的活動,只容許一種坐姿的椅子是不好的設計。這把椅子又簡單又可以隨性使用,我對它停產感到很難過。
---------Finn Juhl

小編按:
在1957年設計由France and Søn生產,2007年由House of Finn Juhl重新生產。

 

聚氨酯泡沫椅 / Gunnar Aagaard Andersen

我的聚氨酯泡沫椅停產的原因有好幾個。 我當時想開發一款與眾不同的椅子,只需要單次的加工就可以完成作品。它幾乎成功了,但是它會在完全硬化之前因內部膨脹的力量裂開。所以在製作需要分成多次一層一層慢慢堆疊,每層都會有大小不同的區塊,小的區塊塌陷後就形成硬皮,因此讓椅子可以柔軟又強韌。它的內部沒有框架也沒有其他物件包覆,我讓工業製品如同菇蕈般生長,不須任何加工或切割。這就是這個設計的目標。不同的區塊結構具有不同的質地就像是木材春秋材軟硬不同。某種程度上來說它達到了我效法自然的目標。我戴著防毒面具完成的幾件作品,是以手工將聚氨酯澆鑄在地板上,產生的有毒氣體讓製作過程變得危險,如果要繼續生產,必需有一個工廠具有能遠端超控的具有機械手臂,這很讓我頭疼啊!。
---------Gunnar Aagaard Andersen

小編按:
這款椅子僅在1964年由Dansk Polyether Industri A/S生產,據說生產了11張單椅和2張沙發,它有個有趣的名字"Portrait of My Mother's Chesterfield"(我母親的切斯特菲爾德沙發的肖像),雖然它沒有真正量產,但也因它創新的實驗性,抽象的形式更類似於雕塑和概念藝術,而成為眾多博物館爭相收藏的藏品。目前收藏於以下展館:
MOMA(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
Designmuseum, Copenhagen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Tel Aviv
Montreal Museum of Decorative Art
The Royal Danish Academy of Fine Arts, Copenhagen
TECTA, Lauenförde, Germany

壁爐椅 / Jørgen Gammelgaard

壁爐椅是為了1960年哥本哈根家具匠師公會競賽設計,也獲得大獎。它由哥本哈根的櫥櫃製造商Pontoppidan 以橡木和帆布製作,它很容易安裝或搬移,因為裝有滑行裝置。也許因為太貴了,在生產第一批之後就停產了。
--------Jørgen Gammelgaard

小編按:
這張椅子1960年生產之後,似乎就消聲匿跡,再也失傳了....

 

玻璃桌 / Jørgen Høj

1954年我設計了這款黑色金屬底座的玻璃茶几,也投入生產。它在國內外都滿暢銷,而且有許多海外詢價。但是同時要設計、生產,然後還要再銷售產品實在是太困難了。
---------Jørgen Høj

小編按
這張椅子1954年生產之後,似乎也沒有再被投產,其實他還滿有型的,滿有當代家具的味道....

 

紙結構體 / Mikael Björnstjerna

這系列“紙結構體”再也沒有生產了,因為製造商對發展和行銷新的形式與材料的家具不感興趣。
-------Mikael Björnstjerna

小編按:
這系列非常前衛的折疊桌由紙和鋁板製成,具有現代雕塑和很強的結構性,由瑞典建築師Mikael Björnstjerna設計,當時由Bejra Möbler(瑞典)短暫生產,之後也不再生產了。

 

竹椅 / Bo Armstrong

這把椅子完全由竹材製成。1966年我居住在哥德堡(Gothenburg)設計了這件家具,1967年由斯德哥爾摩的Kooperativa Förbundet (瑞典的消費者合作社聯盟) 生產。我認為它失敗的原因是沒有好的行銷。它沒有刊登廣告或是參與任何一個展覽,甚至連印個有小照片和資料的目錄都沒有。
------Bo Armstrong

小編按:
Armstrong先生也太慘了,辛苦設計的作品卻被這樣對待,這件作品應該也是沒有在生產了,在網路上連照片都找不到了...,其實我覺得線條很簡單,背部曲線的支撐性應該滿好,會是張好坐的椅子吧!

 

Triangular Table / Andreas Hansen

三角桌是我在1967年設計,由位於Glostrup的SINO-Møbler家具廠製造,也在1968年的家具展上展出。它在美國賣得很好,但國內市場初期非常困難,漸漸徹底失敗了,部分原因是鋼管組裝的品質不好,此外工廠僅生產桌腳而由家具經銷商自行搭配桌面,也造成它銷售的失敗。
-----Andreas Hansen

小編按:
這張茶几鋼管的線條滿美的,好奇它要如何固定可以堅固的支撐玻璃和使用的重量,可惜它是件短命的作品啊!

 

GJ Chair / Grete Jalk

這款椅子在1963年設計,但當時製造商還不願意投資量產所需要的機器設備,以降低它生產的成本並提供合理的售價。以至於生產出的幾百張椅子售價非常高。
---------Grete Jalk

小編按:
這張GJ Chair當年由Poul Jeppsen生產,同年獲得英國每日郵報的家具設計比賽的首獎,但一直到Grete Jalk過世後的2008年,才由丹麥家具廠Lange Production重新取得製作權重新生產,成為Grete Jalk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她在天之靈應該很欣慰吧!!

 

幼童椅 / Adam Hoff

圖中這件山毛櫸製作的多種功能幼童椅,它可以依需求組裝為不同高度的椅子。丹麥Billund的Billund Trævarefabrik家具廠生產了一年。但它最初在1965年設計完成時是由為丹麥Virum的Virum Møbelsnedkeri生產,並在哥本哈根家具匠師公會展中展出。
-------Adam Hoff

小編按:
好可惜啊!這個幼童椅的設計我覺得很棒,不過不知道它能不能經得起小孩無情的摧殘呢?!

 

摺疊金屬椅 / Jørgen Kastholm

1957年,我為哥本哈根的 Ivan Schlechter 工坊設計了這款結合木框、鋼和皮革的裝襯扶手椅。它曾經展出很多次,但我想它可能太領先潮流了。1957年時木頭和羊毛家具是市場的主流,而非鋼鐵或皮革,因此銷售的數量很少,很快就停產了。
------Jørgen Kastholm

小編按:
Jørgen Kastholm在設計這件摺疊金屬椅時還在哥本哈根的室內設計學校就讀,算是他家具設計生涯早期的作品,雖然這件家具沒有真正投產,但應該也成為他之後設計的許多金屬家具的養分,老實說這件摺疊金屬椅的線條沒有比他之後設計的家具優雅,不過可以摺疊的特色還蠻酷的。

 

Combi-Møblerne系統櫃 /  Aage Hermann Olsen

Combi-Møblerne系統櫃於1956年在家具經銷商協會競賽中獲得一等獎,一直到1966年都由家具廠Borchorst & Lindhard A/S生產。這組系統櫃可以根據需求自由組合,具有金屬的底座,每個組件都是黑色的框體,可以搭配彩色的塑料抽屜。不過當時是柚木家具當道,金屬和彩色塑料面的新材質家具很難銷售。也許是推出的時間太早了?如果在現在要銷售它們可能會更容易些吧? 
-------Aage Hermann Olsen

籐家具 / Mary Bloch

這個以藤編製的家具系列於1958年為哥本哈根的R. Wengler家具廠設計。雖然目前市面上非常缺乏好的戶外家具但它還是停產了。
------Mary Bloch

木椅 / Jacob kielland-Brandt

這張椅子在1960年的家具匠師公會競賽中獲獎,它當時是由家具匠師Povl Christiansen製作,由於從未進行過量產,所以也沒有真正停產過。當時考量的是量產成本太高且小量也賣得還不錯,不過如果設計稍調整一下也許可能適合量產。這些年來,家具工坊一直致力於引入新的家具創意,產業界也因此得利,但兩者之間還是在將工坊家具導入量產時缺乏溝通。
------Jacob kielland-Brandt

小編按:
這張木椅雖然沒有量產,但Jacob kielland-Brandt也繼續跟家具工坊 I. Christiansen合作,將這張木椅做了一些修改小量生產。

 

街道家具 / Poul Kjærholm

我認為這些設計於1953年的街道家具在1964年停產的主要原因,在於製造商無法將它們導入道路系統的標準附件,儘管這類家具存在著極大且不斷增長的需求。
---------Poul Kjærholm

小編按:
根據丹麥設計博物館資料,桌子是由製造商Fritz Halvorsen生產。

 

小結

我想 Grete Jalk說出了很多設計師的心聲,對設計者而言,一件辛苦完成的作品,如果沒能順利上市,或是上市不久就停產了,一定會很難過吧!如果能如她希望的,讓這些被停產的好家具,有再次被大家看到、被大眾喜歡的機會,應該是件很棒的事。

70年代起因為丹麥設計在國際市場上漸漸衰退,許多家具廠和燈具廠結束營業,許多設計也隨之步入歷史,其中不乏當年受到喜歡的好作品。還好近年來因為丹麥家具再次被市場重視,許多丹麥家具廠取得了設計師的授權,又重新生產這些已經停產多年的家具或燈具。部分知名設計師的作品,可能連當年未量產的作品都被重新製造上市了。

下次有機會來調查一下,那些椅子是被重新生產的幸運兒吧!!

mobilia no.176 / March 1970
出版者 Gunnar Bratvold
編輯 Grete Jalk, Jørgen Kastholm

本期主要文章內容

Furniture No Longer in Production
ARS Multiplicata
New Chair
Climatic Umbrella Put Up-in its shelter environment is waiting  
New, light children's Furniture  
Madeira  Wood
Information about Exhibitions etc.
OM

關於mobilia雜誌

丹麥出版的北歐國際設計月刊,出版於1955-1984年,共出版325期,有時2個月一本。

每期出版2種版本:丹麥文/英文和瑞典文/德文,部分期數採丹麥文/英文/德文/法文四種的文字刊登,報導北歐地區的家具、工藝和藝術,為世界各地的設計師提供了靈感。許多重要的設計師都曾擔任Mobilia雜誌的編輯,包含家具設計師Grete Jalk、燈具設計師Poul Henningsen、建築師Svend Erik Møller...都曾擔任雜誌編輯。雜誌設計活潑,內頁常穿插不同尺寸紙張和變換紙質,或是不同方向文字直書橫書穿插,也常有夾帶海報、摺頁或布、地毯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