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MENU CART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The maximum number of items is 100, please adjust the quantity and purchase again

關於Finn Juhl的猶大桌

大約十多年前,自懷德居林東陽教授處知道芬尤Finn Juhl有設計一張橢圓形的餐桌,有著讓人好奇的名字"Judasbordet"猶大桌。那時我接觸丹麥設計未久,雖然知道芬尤是最重要的設計師之一,也知道他的設計與眾不同,但是誰會給作品取一個這樣有爭議的名字呀?我好奇地開始挖掘這張桌子的身世。

"Juda"猶大在世人的印象中是個負面角色,雖然桌上的30個圓形銀片是如此的明顯,但我還是猜想也許不是那個背叛耶穌的門徒,畢竟被翻譯成猶大這個名字的人物在新舊約聖經中出現過好幾次。比較有事蹟記載的是雅各的兒子,看起來不像是個太正面的人物;好像也不是收復聖殿的猶大馬加比,沒看到有甚麼數字或形狀與這桌子有關。所以應該還是大家熟知的以30個銀元出賣了耶穌那個猶大吧!這也是目前眾人一致認知的命名緣由,至於到底是誰給這張桌子取了這樣的外號,目前並沒有相關的記錄,大家的推測是這滿符合芬尤一貫特立獨行的風格。

這張桌子最與眾不同的特徵是在桌面上在不同位置裝飾的純銀圓片,安排了使用者的座位及餐具擺放,橢圓形讓每位用餐者的距離不致相隔太遠,可延伸的設計也提供了更多的使用情境。桌面下方的結構嚴謹,框架材料為山毛櫸實木,滑軌並無金屬,長邊水平連桿底部輪廓略為下垂,從側面看來與兩端向外收斂的桌底支撐木線條連貫成為弓形曲線。山毛櫸桌腿為垂直立於地面的漸變圓椎體,最下端10公分轉換為柚木,有視覺變化,也避免明顯的使用痕跡。桌面為夾板貼2mm厚柚木,並以柚木實木收邊,一方面不顯舊,另方面也襯托出亮色的銀片。桌緣刻意收薄,使整體顯得輕盈,沿桌緣下有環狀凹陷,方便在延伸時向外拉動,也保有Finn Juhl作品一貫留予使用者觸摸探索的樂趣。

製造商說是它是1948的設計?

從將猶大桌恢復生產的廠商的記載中看來,這張桌子是設計於1948年,並在當年的哥本哈根家具匠師公會展覽中展出( https://finnjuhl.com/collection/dining-tables/silver-table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Grete Jalk所編輯的40 Years of Danish Furniture Design哥本哈根家具匠師公會展記錄1947-1956卷第80-83頁,該年Finn Juhl與匠師Niels Vodder展出的展位是以<一個藝術收藏者的書房An art collector’s study with furniture in mahogany and maple>為主題,書中的照片未見這張桌子。為求謹慎,我們可以再比對丹麥設計博物館館長Anne-Louise Sommer於2015出版的"芬尤的水彩畫Watercolours by Finn Juhl"第34-35頁,其中有芬尤為這場展覽繪製的展場平面圖,並未標示有任何餐桌。

那是1949年的設計嗎?

有趣的是同一本書的42-43頁卻出現了一張非常類似猶大桌的圓桌,同樣有許多圓形銀片標示使用者位置,也可以延伸長度,但是桌面中央與邊緣是不同的木材。從隔頁的平面圖看來,這張被標示為盤子桌"Tallerken Board"的作品由三張埃及椅圍繞,並放置於單人酋長椅旁。回過頭查閱Grete Jalk的書,在1949年的展覽中,Finn Juhl的展位照片只有一張,主題是雙人酋長椅,圓桌的位置與攝影者同側,看不出這張桌子的蹤影。再看到芬尤與他的房子Finn Juhl and His House一書的37頁,有一張另一個角度的照片,其中左側可以見到埃及椅與圓桌的一個小角落,可惜看不到細節,再仔細看這張照片,竟然是左右顛倒的。幸而,在那本對於丹麥家具風靡美國甚為重要的美國雜誌"室內Interiors"1950年2月號中,我們找到了照片!在第90頁上方的照片,那張圓桌與三張埃及椅出現在畫面左側,深淺兩色木材使它看起來相當輕盈,也證實了它確實有出現在該年的展覽中。由於這張桌子上的銀片只有24片,很難據此稱它為猶大桌。

 

找到了!是1950年

終於,在2018年由Christian Bundegaard所著作的"芬尤生活工作世界Finn Juhl Life Work World"的第110頁中,我們看到了芬尤簽名的餐桌水彩設計圖,圖中標示"Spisebord",可提供4、6、8、10、12和14人使用,圖面上大小不一的銀色圓片共計30片,至此它具備了被稱為猶大桌的基本條件,也與現今我們認識的猶大桌形制相符,最重要的是,Finn Juhl的簽名下方註記了1950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7年出版由Arne Karlsen著作的20世紀丹麥現代家具設計Danish Furniture Design in the 20th Century的第190頁中,作者提到芬尤曾經為了1954年的46號椅工業小量生產版本設計了搭配的橢圓形桌子,桌面上一樣有著與猶大桌相同的圓形銀片。此外,在芬尤的水彩畫一書的179頁可以見到一張與猶大桌極為類似的橢圓桌,平面看來長寬比例比猶大桌略為窄長,不過桌面並未配有圓形銀片,而是有三個圓型的黑色圓片,框架的結構較為方正,側面看來也沒有向下略彎的曲線,桌腿斷面改為矩形,頂部與框架連接處略向水平延伸,底部接地部分與猶大桌一樣保持了跳色的設計。這張設計圖標註的日期是1969年6月,可見芬尤對這個主題始終保持著很高的熱情。

猶大桌是不是芬尤最重要的餐桌呢?我想是的,否則芬尤應該不會將它配置在自己家的餐廳中,朝夕與它相處。在1963年有一張非常有趣的照片,集合了我們耳熟能詳的丹麥現代家具設計大師,如Arne Jacobsen、Hans Wegner、Ib Kofod Larsen…等人,當然還有芬尤,每位大師都與他們的代表作一起出鏡,而芬尤就是坐在45號椅上,而在所有大師與作品的最前面,就是猶大桌!


現今,這張桌子已被製造商稱為"銀桌Silver table",整體以胡桃木製作,也有兩種大小可以選擇,有著嶄新的面貌,不過從設計愛好者的角度來說,猶大桌這個經典設計無論是在選材與命名的韻味上,都是讓人很難割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