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ion
home
Shop All
Current Exhibits
designer
manufacturers
Past Exhibits
Categories
Featured Products
seating
arm chair
dinning chair
lounge chair
rocking chair
sofa
Bar Chairs
stool
table
coffee table
dinning table
desk
nesting table
化妝台
Sewing Tables
storage
book shelf
cabinet
Wall System
bureau
Bed
lighting
book and poster
tabletop
tableware
candle holder
Annual mugs
others
Account
Sign in
Sign up
Other Settings
MESSAGE
English
Shopping Cart
Your Shopping Cart is empty.
{{ 'product.bundled_products.label' | translate }}
{{ 'product.bundle_group_products.label' | translate }}
{{ 'product.gift.label' | translate }}
{{ 'product.addon_products.label' | translate }}
{{item.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translateModel}}
{{ field.nam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item.variation.name}}
{{item.quantity}}
x
{{ item.unit_point }} Point
Remove
{{ 'product.addon_products.label' | translate }}
{{addonItem.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translateModel}}
{{addonItem.quantity}}
x
{{ mainConfig.merchantData.base_currency.alternate_symbol + "0" }}
Remove
Checkout
LANGUAGE
English
繁體中文
Currency
$ HKD
¥ CNY
$ TWD
$ USD
$ SGD
€ EUR
$ AUD
£ GBP
₱ PHP
RM MYR
฿ THB
د.إ AED
¥ JPY
K MMK
$ BND
₩ KRW
Rp IDR
₫ VND
$ CAD
MENU
LOG IN
CART
(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
MESSAGE
English
English
繁體中文
home
Shop All
Current Exhibits
designer
manufacturers
Past Exhibits
木的彈性-2018實驗坐具展
The Flexibility of Wood-Experimental Seats Exhibition 2018
2018.12.01(六)-12.23(日)周一公休
常聽人說,關於木家具的樣式,幾乎都已經被前人做完了,今人沒甚麼好做的,真的是如此嗎?
我的回答是:世界是持續在變化的,每天都有新的事物出現,只要運用前人所未見過的工法、材料,關注新的設計思維及使用行為,再加上不斷的嘗試,就可以開創出新天地!
這幾年台灣的木創作環境呈現爆發式的發展,參與的人數以數萬計,其中也不乏願意挑戰木家具的作者。他們的背景多元,創作的樣式包羅萬象,雖然目前所謂台灣當代木家具的風格還不清晰,但大家的作品也在平日的發想製作中漸漸演化。作品演化的動力,不外乎自身創作理念的實踐以及他人回饋的意見,這需要時間及機緣慢慢地催化。我們設想一種可能,是不是可以有一種刺激,給這樣一個過程加入新的變數,就如同自然環境裡突然出現了新的狀況,物種會因應而改變演化的進程?因此,我們有了一個舉辦實驗性作品展的想法。
過去七年來,木平台邀請台灣各地的木創作者們在以增進交流的前提下,從舉辦「木盒子聯展」開始,接著「木坐具」、「木燈具」、「木時間」、「小木器專賣店」、「敲敲市集」、「家具新生」、「木人茶趣」迄至今年八月再度舉辦「小木器專賣店」展覽,林林總總共九個大型聯展,期間還加上20個創作者發動的個展,確實對台灣的木創作環境產生了一定的擾動。不過,大多數的人可能並不知道我們其實主要是經營北歐老家具的業務,初衷同樣也是基於對於木這個材質的喜愛,並且希望藉由這些好設計能夠對台灣有些影響。這和我們對台灣木創作的投入是不悖的,因此在構思實驗性作品展的內容時,很自然地希望兩者能夠有對話的可能。
所謂實驗性作品,固然樣式不盡然是成熟的,甚至是粗簡的,可是所探討的議題,應該是基礎的或是少人嘗試的,如此才能讓不同創作者們的發想方向多元並且有使其成真的動力。既然木平台以木為主,對於木材特性的探索就是我們選擇的方向,而最終決定是以木的彈性做為實驗發想的原點。
人們對於木材在家具上的應用大多取其剛性,也就是以其結構強度來造型並支撐重量,而樹木在生長時,除了長高以獲取更多的資源外,也具備了撓性以適應環境壓力。如何將這樣的特性應用在家具上,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例子,例如19世紀中期奧地利Thonet廠將山毛櫸蒸煮後利用其撓性彎曲,在加以固定後即成為可將組件由垂直轉為水平而無須榫接的椅子背靠、椅腿及扶手,在使用時以其纖細的組件提供了彈性,此蒸煮定形之法也影響了其後的諸多作品。
在廿世紀中期的丹麥,一位名為Gunnar Aagaard Andersen的設計師採用了木薄片作為基本元素,將它轉化為兩件坐具,它們的共通性在於人們坐下時,結構會因著重力產生形變,也讓坐感更加服貼舒適,這是他對木彈性的嘗試。本次展覽將展出這兩件作品,作為和台灣木創作者對話的開端。
在台灣創作者部分,我們展出了吳貴霖、吳鈺晟父子及林彥志於近兩年的相關作品,同時邀請洪築境、張國韋、郭家宏三位年輕的創作者,以此主題發表新創作,他們分別都曾在台灣工藝競賽以及宜蘭椅大賞中有優異的表現。
對於木平台來說,這是一個新的嘗試,也註記著一個新的開始,今後我們將每年一次繼續邀請台灣創作者來實驗不同的木家具,這第一次的實驗展,請大家務必來給台灣的創作者們鼓勵與建議,這是我們的期待!